03- 9010 0185 / 012 - 223 6176 / 010 - 219 3812 greenmeadowsmontessori@gmail.com

  • 这7点误区点点都戳到家长的穴位,有阵痛有反思,哲学思辨,学会真正的思考.
  • 这篇文章大人孩子都很收益!

https://mp.weixin.qq.com/s/ec0sAH8CiPq0lBfZHy2UjQ


会思考就是“想象力丰富”吗?
会思考就是“想太多”吗?
“想太多”就会带来忧虑?
想得快就是会思考吗?
思考会影响决断力吗?

……

这篇文章来自童书妈妈儿童哲学营的主教老师褚士莹(Shiro)老师,他在结营仪式上,分享了他观察到的家长们关于思考的7大误区。


最近,在北京的儿童哲学夏令营结束时,有家长热切地询问我:大人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已经有思考萌芽的孩子?


虽然,我心里很想说“家长最好的帮助,就是不要干扰孩子思考!”但如果这么说,肯定会造成家长的误解。

仔细想想以后,我决定站在大人的角度,整理成我们时常对思考这件事的7大误解,并在第一期的结营仪式上和家长们分享。

如果能避免这七个错误,思考的幼苗就更有机会茁壮成长——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孩子。



第一个错误——

以为思考就是想象力


很多人以为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就是思考,其实这完全误解了思考的意义。


真正的思考是需要严谨纪律的。跟随着逻辑的规则,才能区分现实与想象,分辨真与假,并且对自己的判断负责。


而且要将想象出来的东西实现,也是需要纪律的。就像我们第一期营请来的网络游戏的编程设计师蜘蛛先生说的:网络游戏里的世界,虽然不是现实,但要将想象实现,需要编写程序的技术和从业者的纪律,否则游戏就会像没有纪律的梦境一样。


有时我们会在梦的困境中走出不来(比如找不到厕所),其实是因为大脑并没有帮主人准备好下一个场景,才会让我们困在梦境中。而在游戏里,每一项设计都需要符合逻辑、精细安排,这是执行力的表现。


想象力不能推进思考,有效的思考,需要有纪律的执行力。



 

第二个错误——

以为思考就是想太多


真正的思考其实不可能出现想太多的情况,只有可能想得不够多


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到标准答案那不是思考的目的,得到正确答案是知识的目的,但我们常常将两者混淆了。

如果思考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答案,那是为了什么?


简单来说,是为了知道为什么


思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不是想要知道哪个答案正确,而是通过一层层的思考,厘清“因”与“果”之间的关系,知道怎么想这个问题之后,如果遇到“肯德基电视广告涉嫌抄袭韩国女团MV”的事件,就知道如何思考“原创”跟“创新”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错误——

以为思考会带来忧虑


有时候,我们以为人生不要去想负面的事情,只要去想着正面的、让人快乐的事情,日子会过得比较好,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绝口避而不谈性与死亡的家庭,只会让孩子对于这些秘密更加好奇,或是转变成比事实更巨大更恐怖的阴影。


比如,我会在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思考“25岁就因为先天性疾病死亡的挪威青年麦特斯(ats)”的故事,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行动,只能靠着电动轮椅移动,住在黑暗地下室的重度残障者,医生在他小时候就宣告他活不过20岁。


但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他却是一个可以自由跑跳的正常人,在玩了11年的魔兽世界后,25岁那年终究不敌死神的召唤,这些游戏里的玩家伙伴,却集资从世界各地来特地参加麦特斯的丧礼。


我们和孩子们通过思考这个例子,去理解网络游戏跟真实世界的关系,现实跟想象之间的关系,比如,


  • 网络游戏对现实有没有好处?
  •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 生命是不是越长越好?
  • 面对死亡是不是一件恐怖的事?

思考这些问题或许沉重,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忧虑,而会在思考过后获得很大的轻松和快乐。

 


第四个错误——

以为思考越快越好


其实,思考越慢越好。


我们以为会思考的人,就能够想得很快的人,因为我们认为脑筋快的人就是聪明人。其实这是我们在思考上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我们说一个孩子聪明,是指无论问他什么好像就能立即回答,这样只能说孩子很机智,不能说这个孩子会思考


对思考来说,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确认说出口的每一句话是否符合逻辑,是不是经过仔细的思考。


机智会想,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如果大人鼓励机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快问快答,长大就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好辩、善辩的人。每当听到家长用得意的口吻说我的孩子非常会思考,他说的话连大人都辩不过他时,我就知道这位家长误解了思考的意义。


真正的思考不怕慢,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一个别人认为很小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哲学上有所谓的苏格拉底对话练习,一群哲学家会针对一句话,每天从早上9点讨论到晚上10点,整整讨论一个星期,直到每一个人都达到共识为止,就是在练习刻意放慢思考的速度。

 

第五个错误——

以为思考会影响决断力


我们以为思考就没办法做判断和行动,因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每次想到做一件事的好处,就会同时想到做这件事的坏处,每想到一个该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就会想到一个不该做这件事情的理由,最后就没办法做决定了,变得裹足不前、原地踏步。


实际上,被困在灰色地带并不表示一个人会思考,恰恰相反,证明了这个人不会思考。一个会思考的人,知道事情没有绝对,绝对的好坏对错并不存在,但是凡事都有相对性,所以根据倾向就可以做一个决定,选择属于自己的答案。


比如,在哲学上的忒修斯之船中,讨论一艘零件不断更换,直到所有零件都换过一轮后,这艘船是不是原来的那一艘船?经过反复的辩证之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做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再回头来看待我是谁?的问题就会变得容易。


因为出生时的我们,跟现在的我们,每一颗牙齿、每一个细胞都经过了更换,外表也几乎找不到跟刚出生时任何相似的地方,过去的我跟现在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


真正会思考的的人,能够做选择,就会有所行动,人生也不会有犹豫不决、裹足不前的困境。


第六个错误——

以为思考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


意见不是观点。对思考来说,意见没有太大的价值,往往只是表达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喜欢和不喜欢。


倾听别人的意见,当然可以训练人对人的尊重,但这只是被动的倾听,真正的思考,表达的不是意见,而是经过逻辑思维后合理的观点。

当我们倾听的不是意见而是观点时,听完之后理性讨论、甚至彼此反驳观点,最后取得共识,那才是主动的倾听


区分我喜不喜欢吃青菜应不应该吃青菜,就跟区分我想不想花一整天打游戏我应不应该整天打游戏一样当我们说我想清楚了时,就确认了我们在主观的意见和客观的观点之间的分歧。


当然在做决定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根据客观的观点,做出合理的决定,但这时候自己就会心知肚明,我之所以做这个决定的根据,是基于非理性的偏好,还是理性的思维判断。


第七个错误——

以为思考是一种约束


其实,思考是一种自由。


思考确实需要纪律和方法,但这些纪律和方法,不是用来约束一个人的思考,而是为了让思考得到自由。


怎么说呢?我们观察,每个年纪特别小的孩子,拿到手机或者是面对一款新游戏,不需要看说明书,把玩一番就知道怎么使用,甚至不需要懂这个界面所使用的外语,但大人却往往需要有人,而且即使做了很多笔记还不一定


其实,孩子在面对一个新事物时,就是遵循了思考的纪律,哲学家态度的第一步,面对问题时不是立刻开始去解决问题,而是先进行观察,每个幼儿拿到一个新玩具时,并不是先,而是先抓在手上,东看看、西看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如果是一个小婴儿的话,甚至会拿在嘴里咬一下,或者丢到摇篮外面,看看爸爸妈妈的反应,如果这时爸爸妈妈赶快把它捡起来,肯定这个东西有价值,如果丢出去也没关系,显然这个东西没价值。


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通过观察、拆解、深化、概念化、问题化等等,这一连串的过程去理解世界,决定一个事物、甚至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可是我们逐渐长大以后,反而失去了这个纪律,开始用学习取代了观察,用标准答案取代了思考,用如何解决问题取代了问为什么


学习思考,就是为了保有从观察力开始这一连串的思考纪律,让思考不被知识技巧取代。学习思考,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学会如何学习,表面上是一种约束,其实是一种解放。


尤其在未来AI的时代,我们不知道以后的世界还会出现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未来需要学习什么现在还不存在的知识跟技能,但只要知道如何学习,不管以后出现什么新的东西,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学会。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