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Sra-wu-fTtkygE08uA4LUg

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或可类比出三种教育的境界。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记载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故事大体意思是这样的: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厉害?

扁鹊说:我大哥医术最厉害,我二哥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扁鹊说:我大哥看病的时候,看病人的神色,在病人没有表现出症状的时候,就给治好了,所以他的名声不显于外,只是我们家里人知道;我二哥治病的时候,是在病人刚刚表现出症状的时候,简简单单地就给治好了,所以他的名声只是被本地人知道;而我治病呢,是在病人症状严重的时候,给病人放血,下猛药,做手术来救病人,所以人们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结果我的名声反而在外。


扁鹊三兄弟治病分别对应着治病初,是治未病,也就是不让人生病;治已病,是治病中,也就是生病的时候去治疗;治病重,也就是救死扶伤。


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对兄弟三人谁医术最高的判断。


一般人看到的是扁鹊能把病重的人救回来,能下猛药,能开膛破肚,都认为是扁鹊的医术高;而扁鹊却认为自己的医术最差,不如他的哥,在病人还没有发病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他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在扁鹊眼里,他的哥哥医术最高。

☘️☘️☘️☘️☘️☘️☘️☘️☘️☘️☘️☘️☘️
这也许就是外行与内行的区别。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们且不说人们是什么心理来评价这三兄弟的医术,我们只看这三种治病方式的境界,起码,在扁鹊眼里,治病分了三个境界,就是治未病治已病治病重

👩‍⚕️👩‍⚕️👩‍⚕️👩‍⚕️👩‍⚕️👩‍⚕️👩‍⚕️👩‍⚕️👩‍⚕️👩‍⚕️👩‍⚕️👩‍⚕️👩‍⚕️👩‍⚕️


教育完全可以类比这三种境界,将学生类比病人,会出现三种情况:将要出现问题;已经出现问题,问题很严重。


学生的问题可以简单表现为:

⭐️智力发展出问题,

⭐️品行出问题。


与之对应的教育就是:不让学生出问题;出现问题去解决问题;问题严重了去补救。


细说起来就是:


第一种境界: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遵守了教育原则,采用了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根本不让学生出现问题。这是第一种教育的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二种境界就:没能发现学生要出问题的苗头,没有做好预防,学生已经出现了问题,在发现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及时介入,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第三种教育境界:错过了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时机,学生问题严重,开始下猛药,采取极端措施,能挽回多少就挽回多少。当然,肯定能挽回部分,也有相当部分挽回不回来。


教育此三种境界,古人早已有所认识。


《学记》中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禁于未发就是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就是预防性原则。不让人生病是最高的医术境界,那么,不让学生出问题自然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第一种教育境界之下,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个人感觉,这种教育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一定有,看看很多知名的教育家的教育就可以看到。


第二种教育境界可以随处看到,那些兢兢业业处理学生问题的老师就是例子。


第三种教育境界也有,满大街什么注意力提升班”“分数提升班之类的应该属此列。


从人们对扁鹊三兄弟医术的评价来看,人们对名师的评价也是如此。


第三境界的教师最有名,而真正成教育家的却是第一境界的老师。

❤️❤️❤️我的问题是:

每一位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是不是都应该对照一下,自己是哪一个境界的人?

Share This